说起1962年中国跟印度打的那场大仗,就是中国对印自卫反击战,想必好多人都知道。
不过,这场战争里头有个事儿挺让人琢磨不透,就是说,中国军队十年前在朝鲜战场上,那可是把当时的世界老大——美国军队给打败了,这一仗全世界都看着呢,解放军的战斗力那是杠杠的。可到了1962年,印度咋就那么大胆子,老来撩拨中国,侵占咱们的领土,甚至还豁出去要打仗呢?
印度心里到底是怎么盘算的?他们难道真没瞧出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那股子厉害的战斗力?还是说,即便他们看到了志愿军的表现,也还是觉得自己的军队更胜一筹,信心十足呢?
说到这事儿,不光咱们现在觉得纳闷,其实就连毛主席那样的大人物,对印度做出的选择也感到特别惊讶。
所以,听说印度老是得理不饶人,一再挑衅中国,而且在中国多次忍让,提出和平解决办法后还是不理不睬,1962年9月中旬的时候,毛主席跟身边的人说:我琢磨了十天十夜,就是想不明白,尼赫鲁为啥非得跟咱们过不去?
其实,毛主席琢磨了整整十天十夜也没琢磨透这事儿,挺正常的。毕竟,就算再英明神武,毛主席在琢磨印度的战略意图和发展方向时,那也是得靠实实在在的情况来说话的。
不过,印度这个国家真挺特别的,它做事情不太看重实际情况,而是更多地依赖自己满满的情绪和对实力的主观想象。这也就是为啥印度在国际上得了个“另类”的称号,1962年的印度也是这副模样。
印度心里清楚,抗美援朝那会儿,咱们的志愿军战斗力可不是盖的,最终还是让以美国为头头的联合国军吃了败仗,战争就这么收尾了。
不过,尽管印度人平时自信心满满,但他们并没有因此就认为中国军队的战斗力比印度军队强。相反,他们看了看自己过去的辉煌历史和在亚欧非大陆上打下的胜仗,很自然地就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
印度军力在某些方面确实挺有实力的,但要说比中国军队强大很多,那也不一定。
十多年前,咱们中国人还处于被人瞧不起的境地,国家不算强大,连内部统一都尚未实现。就说那抗美援朝吧,也只能算是在自家地盘边上打的一场仗。
其实,印度陆军早就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那时候他们还跟着英国军队满世界跑,亚洲、非洲,连欧洲都去过。印度陆军因为到过这么多地方打仗,所以很多人觉得他们肯定比中国军队厉害多了。
说实话,印度军队跟着英国打了两次世界大战,还在三大洲都上过战场,这事儿吧,也不全是夸大其词。
那时候,就连英国、法国、俄罗斯、日本等八个强大国家联手组成军队来攻打中国,里面竟然还有印度人参与。说起来,在那张有名的八国联军士兵站在紫禁城前面拍的照片里,就能瞅见印度人的面孔。
其实,在一战和二战那会儿,印度就像是英国女王手里最亮的那颗宝石,还是他们最重要的人力和经济后盾。没错,印度在那两场大战里,可是实实在在地出了不少力。
特别是二战那会儿,印度人组成的英印军队人数多到好几百万。有这么一句话,英国人说,在最后一个印度士兵倒下前,他们绝不举手投降。所以印度人说自己打遍了亚洲、欧洲还有非洲,从某个角度看,这话还真不假。
不过,印度人似乎故意避开了最关键的一点,那就是他们确实在历史上广泛分布在亚欧非各地,也参与过世界大战,但话说回来,他们参加这些战争,其实是作为英国殖民地的兵力被派去的,就像是别人的棋子一样。
在英印军队里头,印度士兵数量最多,简直就是战场上的主力“小卒”。人数上,印度那边确实是碾压式的多,但说到领头指挥、做决定啥的,那可就真没印度人啥事儿了。
说白了,那些英国人带头的英印军,战斗力其实也不咋地。英国人之所以爱用英印军,不是因为印度人能打,主要是印度人听话,成本还低,划算得很。
不过,印度人往往爱挑着看事儿,他们可不这么想。他们回想起跟着英国人满世界跑的那些日子,就觉得自己“自然而然”成了有着长久光辉历史、战绩赫赫的强大队伍了。
相比之下,看看中国那会儿,当印度人跟着他们的英国老大在亚欧非到处征战时,中国这边却是军阀割据,打得一塌糊涂,还被那些外国列强欺负得不行,近代的中国军队,简直是打一次败一次。
就算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咱们中国军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打了个大胜仗,让全世界都震惊了。但要是跟之前那上百年的低谷比起来,这十年里的勇猛表现,印度人却好像没看见似的,直接给忽略了。
另外,那时候的印度不光靠心理安慰,它所处的境地,实际上比中国要好得多。
比如说,那时候的中国碰到了好大的经济麻烦,不光是跟苏联闹掰后,国内经济出了大问题,再加上一连串的大自然灾害,农业上也遭了殃,困难重重。
而且啊,中印两国的外部环境那简直是差太多了。印度仗着它那个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简直是四处讨好,把利益最大化玩得溜得很。
那时候,印度不光是自称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还挺特别地,它也声称自己是社会主义国家。这样一来,印度不光能拿到美国这些西方国家给的帮忙,还挺受那些社会组织以及苏联这个阵营老大的喜欢。
印度这个国家,受到英国、美国和苏联的热烈追捧,国际环境相当宽松。它几乎可以在国际市场上随意选购想要的商品和军事装备。不止如此,美国和苏联还抢着给印度提供帮助和援助。
到了1962年那会儿,苏联这个社会主义阵营的头号人物,不光是对印度特别关照,简直就是站队到了印度那边,而且还给了印度一大堆的帮助。
另外,尽管印度被英国殖民统治压榨了长达300多年,但英国为了更方便地进行资源掠夺,给印度打下了一定的工业基础,这个基础相较于中国来说,还要更为扎实一些。
所以,从1959年起,印度军队就老想在中国边境上搞点事情,一点点侵占我们的地盘。在这过程中,他们慢慢感受到了自己跟解放军之间的差距:
解放军虽然士气高涨,面临经济上的困难,但他们在硬件上确实跟印度有不小的差距。不论是手里的武器装备,还是后勤的补给供应,就连身上穿的棉衣军装,都比不上印度那边。
那时候,咱们中国的边防战士们,还穿着从抗美援朝那会儿留下来的棉大衣。那衣服啊,又旧又不咋暖和,加上在山里头走来走去,又穿了好些年,里面的棉花都往外冒了。反观印度那边,他们接了英印军的班,军装都换上了毛呢的,看起来可阔气多了。
而且,那时候的中国,经济本就拮据,加上跟苏联的关系也闹僵了,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经济压力大,军队的武器装备也跟着受了影响,不怎么先进。
相反,印度军队不光继承了英国殖民时期留下的精良武器和健全的后勤系统,他们还能轻松地从美国、英国乃至以前的苏联那里采购军火。这样一来,印度军队在装备上不光跟解放军不相上下,有时甚至更胜一筹。
另外,中印边界处在青藏高原的南边,解放军要是想在那边得到后勤支援,那就得翻山越岭,走过好多又长又险的雪山、冰川和高原地带。这样的补给,不仅难搞,而且成本也相当高。
反过来讲,因为印军不在青藏高原上,所以他们搞后勤补给特别方便,花费也远低于中国。
武器装备上的不同,加上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还有西方国家在背后撑腰鼓劲,再加上印度军队自认为的“战绩辉煌”,以及中国过去一个世纪所经历的不平等待遇,这些都让印度军队变得越来越嚣张。
印度军方底气十足,自认为他们的军队才是顶尖水平,总是找茬的中国军队,在他们眼里不过是个不入流的队伍罢了。
那时候,有些印度军队的将领居然说,他们一个士兵能对付十个解放军战士。还有个印军少将大放厥词,声称只要对中国开几枪,中国人就会吓得逃跑。
在中国的另一边,与印度相望的中国军队,他们历史战绩显赫。记得在朝鲜战场上,他们跟全球最厉害的美国军队面对面硬碰硬,结果把对方给打败了。
不过,解放军向来没跟印度军队有过啥冲突或打仗的事儿,但他们坚持“战略上不能小看对手”的想法,对这个不太熟悉的敌方,还是给予了足够的和重视。
比如说,印度那边的军队老是挑衅和侵犯我们,实在让人没法再忍了。毛主席决定要打自卫反击战后,立马就叫来了正在内地休养的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
那时候,连毛主席在内的中央领导都亲自给他安排了打仗的任务。就在那次碰头会上,刘伯承元帅还特别对张国华强调说:
这次咱们得清楚,对手不是印度的边防警察,而是他们顶尖的那批正规军,还是参加过二战的老兵。得跟战士们说清楚,千万别小看他们。
而且,一接到指令,张国华就马不停蹄地赶回拉萨,紧急召集会议,开始筹划详细的打仗方案。因为对印度军队的情况一无所知,所以在非常他们动向的基础上,作战指挥中心最初给的任务是:要把进入克节朗地区的一个印度军营给消灭掉。
不过,藏字419部队在前线与敌人交手后,把敌人的情况摸了个透,他们鼓起勇气,决定要把克节朗那里的印度第七旅一网打尽。这想法可比原先定的打法要大胆多了,后来,这个大胆的计划就被一级一级报到了中央。
原本打算的是消灭掉敌人一个营,但后来计划变了,改成了要干掉他们一个旅,而且还不是普通的旅,是敌人的王牌旅。这个改动,就连中央那几位经验丰富的老帅,当时也都觉得不太合适。
大家伙儿都怕咱们前线的战士们胃口过盛,毕竟子就把他们那个精英旅给解决了。
不过,419部队的政委阴法唐,他可不这么想。虽然还没跟印军正面碰上,但他们在前线溜达了一圈,看了看情况,心里就有了数:印军的战斗力,估摸着也就那样,比当年蒋介石手下的那些主力部队,强不了多少。
最终,这个方案摆到了毛主席的桌上,毛主席决断道:放手让他们去干,不行的话就再来一次。
对印自卫反击战中的克节朗战役,我们取得了耀眼的胜利。那时候,解放军开始向印军发起反击,边防战士们一鼓作气,干掉了800多名印军,还抓了1000多人当俘虏。除此之外,他们还搞到了好多武器装备。这次战斗,我们原本的目标是消灭敌人的王牌旅,结果不仅完成了任务,而且速度超快,连一天都没用上,比原先计划的三天时间少多了。
克节朗那一仗咱们赢了,印度想侵占咱们中国的计划,彻底泡汤了。说起来也是自卫反击战一打响,解放军才发现,印度军队根本没那么厉害,哪儿像什么二战时的强军啊。倒是他们自己,战前还瞧不起咱们,说咱们是三流部队,结果一跟解放军对上,就连连吃败仗。
因此,在战斗进入第二阶段那会儿,阴法唐中将是这样看待印军的:
他们一旦离开防御工事,战斗力就基本没了,经常是乱成一团,大家只顾自己逃命,没人指挥。因此,在第二阶段打仗时,我们抓到的印度士兵比第一阶段多了很多。东线是这一阶段的主要战场,西线那边的情况也差不多是这样。
解放军一路凯歌,把印军吓得手忙脚乱。特别是当他们东线的队伍一路推进到喜马拉雅山的南脚底下,几乎就要把青藏高原的防线撕开,直接逼近阿萨姆平原,那时候,解放军最前线的战士们离印度的首都新德里就只有300公里远了。
就在这种情况下,11月20日那天,美国派在印度的大使跟华盛顿那边说:新德里那边乱成一锅粥了,我真是头一回见一个民族的斗志这么崩溃。
1962年中印自卫反击战打响前,中印两边都闹了个大笑话。中国这边,觉得解放军碰上的是印度精锐部队;可印度那边呢,竟然把解放军当成了三流货色。结果嘛,大家都看错了眼,错得离谱。
#百家说史迎新春#
下一篇:湖北襄阳:龙舞技艺进校园
